从2024年1月1日起,有多部新颁布、修订的法律法规开始施行,它们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一起来看看五联律师的评述。
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
评述人:五联所 李颖硕律师
现如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阐明了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本质特征和时代要求,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作出全面部署,党的二十大也对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应运而生,现从以下几方面对这部具有战略意义和时代价值的法律进行点评:
【立法经过】
2022年7月,根据党中央批准的立法工作安排,中央宣传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牵头启动爱国主义教育法起草工作。
2023年5月,沙坪坝接到立法征询任务,工作人员走进重庆南开中学倾听师生们的意见。
2023年6月26日,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
2023年10月2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听取了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草案二审稿增加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等内容,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措施。
2023年10月24日,《爱国主义教育法》由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立法框架】
《爱国主义教育法》共5章40条,包括总则、职责任务、实施措施、支持保障、附则。阐明了立法的宗旨、目的和意义,规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涵盖思想政治、历史文化、国家象征标志、祖国壮美河山和历史文化遗产、宪法和法律、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和国防、英烈和模范人物事迹等各个方面。
爱国主义教育法在规定面向全体公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突出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和儿童的教育,并对公职人员、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村居民、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等不同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分别作出相应的规定。
本法还明确爱国主义教育主管部门对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指导、监督和统筹协调职责,同时规定了教育、文化和旅游、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网信、文物等部门的工作职责,并规定了支持爱国主义教育有效开展的保障措施。
【立法意义】
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中,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近代以来,爱国主义精神激励无数中华儿女为救亡图存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现了深刻的社会变革。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进入新时代,我党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明主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全国各族人民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满满。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爱国主义教育法的意义还在于:让我们的孩子更加自信,在这种自信中长大,孩子们就会拥有更加强大的力量去创造美好的未来;同时也为小学、中学阶段开展爱党爱国教育提供“成长土壤”,最终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人生全覆盖。
【保障举措】
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了具体实施的领导体制和机制,明确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健全齐抓共管、各方参与、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强调爱国主义教育是面向全体人民的教育,同时根据不同社会群体的特点,对国家机关、群团组织、学校、家庭、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明确的任务要求。
在爱国主义教育应遵循的原则上,既强调思想引领、教育引导,又强调实践养成、融入日常、注重实效,要求我们有针对性的做好宣传与研究工作。一方面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紧密结合,自上而下在社会中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另一方面加强研究诠释,把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基本结构、基本原则、总体要求向社会大众讲清楚、讲透彻,积极发挥爱国主义教育法的规范引导作用。
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和各种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包括利用红色资源、文物古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各类文化场馆等各类资源,通过功勋荣誉、表彰奖励和各种纪念庆祝、民俗文化活动,通过升挂国旗、奏唱国歌、宪法宣誓等仪式礼仪,通过文艺作品、新闻媒体和信息网络各种平台载体等,保障爱国主义教育顺利、高效的实施。
【开展任务】
2024年即是《爱国主义教育法》实施的第一个年头,也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我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利契机,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动员社会各方面参与、深入基层一线,广泛开展主题宣讲、缅怀先烈、网上宣传等活动,激发爱国之情,营造社会氛围,常态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使热爱祖国成为全国人民的坚定信仰和精神力量。
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中,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同时坚持理性、包容、开放,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防止民粹主义的干扰。
其次是加强学校这块爱国主义教育阵地,教育部将落实法律规定,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各类学科和教材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核心价值观教育,让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好“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的教育活动。
同时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社会实践,文旅部门表示,将持续推进文化旅游和爱国主义教育深度融合,创造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旅游产品,发挥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的作用,展示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通过文物古迹、红色资源的发掘工作,发掘文化遗产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点评总结】
党中央强调,全面贯彻爱国主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的新任务,《爱国主义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为全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我们要始终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把党刻入脑海,把国烙在心中”,做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进一步的历史性成就。